镇江市互联网协会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镇江市互联网协会 首页 网络技术 查看内容

硬件、软件和内容将成数字阅读发展关键

2013-2-6 14:59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1937| 评论: 0|来自: 网易科技

摘要: 来源:网易科技,发布时间:2013-2-6 14:59,关键词:硬件、软件和内容将成数字阅读发展关键
      “铁人三项”,在雷军那里,是指米柚操作系统、米聊社交工具和小米手机。这话也可以类比到电子书,在这项更加比拼耐力和综合实力的行业里,谁能摘得中国电子书锦标赛的冠军呢?结局仍不明朗。

      和手机稍有不同,数字阅读的三项是硬件、软件和内容。在美国,亚马逊、苹果和巴诺基本已经构建了端到端的产业链,把三项工作都已做好,读者、作者、出版社各就各位。而在中国,数字阅读仍是群雄逐鹿,烟尘弥漫。在这个蛮荒的西部,硬件制造商、电信运营商、网络公司、移动互联网新贵、电子商务巨头……谁都想来插一脚,试试深浅。

      硬件之战:E-ink让位于云阅读

      数字阅读离不开载体,但在中国,一个专注于阅读的电子载体依然缺席。

      中国电子书的历史绕不开汉王。这家有过短暂“股王”称号的公司,以中国Kindle的形象出现,在短短两年时间,不但自我放逐,还把E-ink(电子墨水)技术带入没落。盛大锦书也没有带来太大反响,随着盛大手机的若隐若现,人们搞不清这家有过“盛大盒子”之类软硬集成梦想的公司,下一步会迈向何方。

      即便在美国,E-ink阅读器也过了巅峰期。亚马逊和巴诺公司培养了一批E-ink的拥趸,但随着技术的变迁,平板越来越成为消费者的首选。市场研究机构IDC估计,2012年全球电子书阅读器发货量为1,990万部,较2011年下降28%;而2012年平板电脑的发货量估计会达到1.2亿台,这个数字比电子书高了一个数量级。

      亚马逊尽管推出了炙手可热的Kindle Paperwhite,但也不得不抓紧推出Kindle Fire这样的平板,以避免用户的流失。在中国,E-ink更是未富先老。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的泛滥,颜色无彩且反应迟钝的E-ink已经落伍,不再可能成为数字阅读的主流载体。汉王之后,再没有哪家中国公司会在专业阅读设备上花功夫了。

      过去几年,传统出版社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电子书渠道商。他们发现,硬件商越来越少,而软件和互联网公司却日见增多。过去那种以硬件、无线、有线等思路来划分渠道的方法,越来越过时。今天,几乎所有公司的阅读业务都走向云端。或者说,由于无法掌控硬件,中国的电子书渠道只好为各种设备开发软件(客户端)。从最普及的PC屏幕,到苹果的iPhone和iPad,从Android手机、平板到刚刚露脸的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,全支持。一次购买,多设备下载阅读。

      这似乎是一种值得炫耀的全平台服务,背后却是一种无奈:硬件换机潮太快了,我搞不清读者喜欢用什么设备看书,那就全支持吧。

      于是,如何在最普及的苹果iOS和安卓操作系统上打造强大的阅读软件,成了所有人努力的方向。

      软件:体验派的崛起

      拿音乐和图书对比,人们发现,后者的电子化和标准化比前者困难许多。音乐从被创造的那一刻起,基本就是数字化的,进行各种格式转化也比较便利。而且,听者的耳朵基本分不清各种比特率的差异。

      但图书却不是这样,业内人士至今都在争论PDF之类板式文件和epub之类的流式文件该如何取舍。即便是流式文件,也存在不同的标准。这就给图书转档带来了极高的成本和重复劳动。更关键的是,读者能看出不同版本电子书的差异。就好比你习惯了苹果Retina(视网膜)屏,一下子换到低像素密度的手机,还真有些不习惯。

      过去一年,中国电子书领域崛起了一支体验派的队伍。2011年底,中信出版授权唐茶,几乎与纸书同步发行了苹果App版本的《乔布斯传》,唐茶此前还推出过《失控》一书的苹果App。电子书读者通过这两本书意识到,原来电子书可以和纸书一样有漂亮的字体和排版。

      而一直活跃在Kindle平台的多看阅读,也在2012年初进入苹果平台,随后带来了更多的体验创新,许多图书做得美轮美奂。来自出版社的中信飞书,也加入了这次体验之旅,并更多的细化了多字体混排。5月上线的豆瓣阅读,也在客户端内嵌入了楷体。

      过去,人们往往以为Kindle的技术是一流的。但当亚马逊于12月底推出Kindle中国商店时,细心的读者发现,Kindle客户端的图书排版和显示效果,其实还不如以上提到的几家。而当当、京东的电子书客户端,仍在继续追赶体验派的步伐。

      当然,精细排版不光是客户端的功能,也需要人工的细心投入。至今业界仍然无法实现图书排版文件到epub的自动转换,很多细节仍然需要人力干预和审美判断。精细排版由于成本过高,也就不适合海量图书的平台了。

      对中国移动手机阅读、盛大文学的各家网站、QQ阅读等平台而言,网络文学仍是主流品种,而且大部分读者的阅读环境仍是wap等网页,精细排版的确也就没有必要了。

      内容:大而全的比拼

      如果说电子书的体验(软件能力),只是一个比拼细致的短跑的话,那么源源不断的好书供应,才真正考验选手们的耐力。

      或者因为过往的包袱,或者受制于资源有限,中国电子书业的许多平台仍然只是小众人群的入口。比如盛大云中书城,继续发扬网络文学的优势,吸引了各种穿越和YY小说爱好者。淘宝电子书,调动的大多是女性为主的网购人群的注意力。豆瓣阅读,继续发挥小清新的文艺气质。而多看书城,由于获得了众多IT业者的追捧,仍然以技术和创业类图书为主打。中信飞书,是国内第一个由出版社推出的直销电子书渠道,继续吸引着经管和新知类忠实读者。

      当然,中国移动的手机阅读基地是不容忽视的巨人——其内容编审部总编傅晨舟在2013民营书业峰会上透露,去年每月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带来的收入已经超过两亿元。而在图书品种上,手机阅读也接近40万种。由于其读者仍以广大的重度手机用户为主,包括学生、农民工等,所以在其平台上传统图书仍然不占主流。

      最后现身的巨人,是亚马逊Kindle书店。2012年12月的悄然上线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:软件一般,硬件缺席,唯一的亮点其实是上万种传统图书。不过,经过一年多的酝酿,亚马逊已经和国内多家出版社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。在品种更新和图书运营方面,Kindle书店或许会有越来越大的优势。若硬件推出,中国电子书格局会有大的改观。

      早在纸书的电商年代,陈年曾以“小而精”的思路来做卓越。后来卓越被亚马逊收购和改造,大而全也成了电子商务的共识。不光图书,各类电商都往全品种发展。电子书市场,很有可能也会发生类似的变化。数字阅读的铁人三项,硬件、软件或许都不是难点,而图书品种的数量和运营,或许将最终决定谁能胜出。

      一个更大的悬念是,电子书可能替代纸书吗?在这一刻,胜利的天平倾向于纸书。据美国出版商协会的《书业统计》,2011年美国出版商的电子书收入为19.7亿美元,约占图书业总收入的16%。但是从2011年9月以来,美国电子书市场的增长率已有所下降,从前几年的双倍增长降为2012年的30%左右。

      所以,电子书取代纸书还遥遥无期。在中国更是如此。电子书将是一项超长距离的马拉松。

相关阅读


回顶部